问题描述
正确理解原型方法对软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支持,分别给出:辅助或代替分析阶段;辅助设计阶段;代替分析与设计阶段;代替分析、设计和实现阶段;代替全部开发阶段所对应的开发活动执行时间顺序。
答案解析
原型模型是先借用已有系统作为原型模型,通过“样品”不断改进,使得最后的产品就是用户所需要的。主要是通过向用户提供原型获取用户的反馈,使开发出的软件能够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同时,原型模型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完善原型,使得原型能够“快速”开发,避免了像瀑布模型一样在冗长的开发过程中难以对用户的反馈作出快速的响应。相对瀑布模型而言,原型模型更符合人们开发软件的习惯,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实用软件生存期模型。
1 辅助或代替分析阶段
- 初步需求
- 进入原型方法的循环:快速分析需求
- 快速构造需求说明
- 评价反馈
- 根据反馈继续循环直到得到明确的需求说明
- 设计
- 编码
- 软件产品
- 运行维护
二 辅助设计阶段
- 初步需求
- 需求分析
- 进入原型方法的循环:根据需求快速分析
- 快速构造设计说明
- 用户使用(工程师测试等)评价反馈
- 根据反馈继续循环直到得到完善的设计说明(合适的系统架构设计等)
- 编码
- 软件产品
- 运行维护
三 代替分析与设计阶段
- 初步需求
- 进入原型方法的循环:快速分析需求
- 快速构造设计说明
- 用户使用
- 评价反馈
- 根据反馈继续循环直到得到完善的需求说明和设计说明
- 编码
- 软件产品
- 运行维护
四 代替分析、设计和实现阶段
- 初步需求
- 进入原型方法的循环:快速分析需求
- 快速构造设计说明
- 快速构造程序系统(编码)
- 用户使用程序系统
- 评价反馈
- 根据反馈继续循环直到得到完善的需求说明、设计说明和程序系统
- 编码
- 软件产品
- 运行维护
五 代替全部开发阶段
- 初步需求
- 进入原型方法的循环:快速分析需求
- 快速构造设计说明
- 快速构造程序系统和软件产品(编码)
- 用户使用(程序系统或软件产品)
- 评价反馈
- 根据反馈继续循环直到得到完善的需求说明、设计说明和软件产品
- 软件产品
- 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