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要素

Posted by Nino Lau on March 30, 2019

软件测试要素

  • 可靠性: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正常运行。
  • 授权:特殊的授权可以执行一个特殊的操作。
  • 文件完整性:文件被正确使用,恢复和存储的数据正确。
  • 进程追踪:能够证实运行进程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 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发生非致命性问题后,系统仍然有能力继续运行关键的任务。
  • 服务级别:系统有紧急情况发生时,程序的输出结果不经过处理或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可以直接使用。
  • 存取控制:防止系统被误用 (意外或者有意的)。
  • 方法论:采用选择的方法论实现系统
  • 正确性:数据输入、过程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
  • 易用性:多数人认为易于使用。
  • 可维护性:出现问题时易于定位,并且进行修改。
  • 可移植性:数据或者程序易于移植到其它系统上。
  • 耦合性:系统中的组件易于联接。
  • 性能:系统资源的占用率、响应时间、并发处理等能力。
  • 易操作性:容易操作。

选取正确性来讨论它在软件生命周期的需求、设计、编程、测试、安装和维护各阶段的测试目标和内容,以教务管理系统为实例。

  1. 需求阶段:学生的教务管理系统是面向在校全部学生,可以在系统中加上教员信息以及课程等扩展信息,通过分析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来将学生与教员、课程相联系,另外还可以扩展出相应的选课系统与评测系统等来完善功能。在需求阶段中我们需要了解问题的定义及规划,从而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规格说明。
  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我们设计出能够符合需求的方法,通过分析数据库ER图与系统需求,我们描绘出系统的总体结构,管理员、教员与学生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的操作,每一部分信息管理的模块设计相应功能,从而来复合该系统需求。
  3. 编程阶段:在编程阶段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之后通过上一步的分析利用相应模块来实现设计需求。
  4.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我们对该系统的各种功能的正确性做出测试,分别对学生、教员信息作出增、删、改、查的操作,对课程信息和成绩信息进行查询的工作,对学生、教员以及后台管理员操作权限进行测试检查。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
  5. 安装阶段:在安装阶段我们将系统程序进行安装并将正确的数据录入系统中。
  6. 维护阶段:在维护阶段中用户如需对需求做出修改,应在保持对前后数据的正确性的前提下,对程序作出修改与维护。